昨夜的长安大戏院,又一次见证了经典的永恒魅力。京剧《搜孤救孤》作为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经数十载舞台淬炼后,依然以它深沉的情感力量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深深叩动着现代观众的心弦。全场座无虚席,掌声如潮,这出凝聚着忠义、牺牲与人性光辉的老戏,再次焕发出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搜孤救孤》取材自春秋时期晋国历史故事,后经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演化而来,是京剧余派老生的代表剧目。该剧讲述了忠臣程婴为保全赵氏孤儿和全国无辜婴儿,毅然献出亲生骨肉,忍辱负重十五载,最终沉冤得雪的故事。这样一个充满悲剧色彩和道德重量的题材,不仅考验着演员的唱念做表功力,更考验着其对人物灵魂的深入理解。
当晚演出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余派传人王先生领衔主演。他所饰演的程婴,不仅唱腔苍劲挺拔、韵味醇厚,更在程式化的表演中注入了真实的人性温度。特别是在“定计”和“法场”两折关键戏份中,王先生通过层次分明的表演,将程婴内心的极度痛苦、隐忍决绝与父爱深沉交织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的颤动,一句散板的悲吟,都让观众仿佛亲历那段壮烈而悲怆的历史时空,不少老戏迷频频拭泪,深深沉浸在剧情之中。
而与之搭戏、饰演公孙杵臼的净角演员李先生的表演也同样可圈可点。他所塑造的公孙老人,刚直忠烈、正气凛然,与程婴之间的一来一往,托孤救孤的悲壮义举,在两位艺术家的默契配合下,张力十足,感人至深。此外,饰演屠岸贾的花脸演员也并未将角色简单处理为脸谱化的奸臣,而是通过细微的表情与声腔变化,透露其多疑、残暴又工于心计的性格特质,使得戏剧冲突更加真实可信。
除了演员个人的精湛技艺,整个剧目的舞台呈现也体现了当代京剧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舞台布景古朴写意,一桌二椅的传统格局中,通过灯光色彩的微妙变化暗示时空转换与情绪起伏。乐队文武场默契配合,锣鼓经精准地烘托着剧情节奏,京胡如泣如诉的旋律更是紧紧揪住观众的心。既保留了京剧传统艺术的虚拟性与程式美,又融入了适度的现代审美意识,使得整场演出庄重深沉而不显陈旧。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仍久久不愿离去。一位带着孩子前来观剧的年轻母亲表示,尽管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复杂的历史背景,但剧中人物所展现的“信义”与“牺牲”精神直观而震撼,是一次非常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戏迷则激动地说,这出戏他看了大半辈子,“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动,京剧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仅是技巧,更是演人心、抒人情。”
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戏曲艺术面临诸多挑战。然而《搜孤救孤》此次演出的空前盛况再次证明,真正优秀的艺术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它所蕴含的超越时代的人文价值和道德力量,以及高度凝练的表演美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财富。
据悉,此次演出也是长安大戏院“传统经典剧目展演季”的重头戏之一。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出更多高质量的传统名作演出,让经典持续发声,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走进剧场,感受京剧艺术独一无二的魅力,推动国粹艺术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搜孤救孤》的成功上演,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与精神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