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宗价格>正文

最后一刻

时间:2025-09-16作者:生意社阅读:2分类:大宗价格

  【本报独家报道】深夜的市立安宁医院三楼,走廊尽头的病房透出暖黄色灯光。墙上的时钟指针缓缓走向十一点四十七分,护士李婉婷正在为一位老人整理衣领,床头卡片写着“陈英秀”这个名字。这是她三十八年护理生涯中守护的第679位临终患者,也是本周第三个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老人。

  “每个人都在等待自己的最后一刻,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刻来临时究竟会发生什么。”从事临终关怀工作二十二年的王医生放下听诊器,在他的工作笔记里记录着1872位逝者的最后时刻。数据显示,这家专门收治晚期病患的机构每年送别约200位患者,其中73%的人最后一刻有亲友陪伴,19%的人握着陌生医护人员的手走完人生旅程,另有8%的人独自面对终局。

  陈奶奶的病房里正在上演温馨的一幕。她的女儿从海外赶回,带着两岁的外孙女视频连线。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唱着外婆教的童谣,老人枯瘦的手指在毯子上轻轻敲打节拍。“母亲最后的心愿是听到外孙女唱歌”,女儿红着眼眶告诉记者,“我们赶上了最后一班飞机”。

  零点二十一分,监测仪上的心跳曲线逐渐平缓。护士长轻声指导家属:“现在可以多说些温暖的话,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病房里响起家人压抑的抽泣声,但更多的是温暖的告别语——“妈妈放心”“我们都很好”“谢谢您”……

  就在生命体征即将归零的瞬间,陈奶奶突然睁开双眼,清晰地说出:“桂花开了。”随后缓缓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窗外,住院部门口的百年桂树正在夜色中悄然绽放,这个比预期提前了半个月的花期,成为这个夜晚最温柔的巧合。

  “这不是个例。”研究临终心理学的张教授指出,在其追踪研究的427个案例中,有11%的逝者在最后时刻会出现意识清醒期,医学上称为“回光返照”。更令人惊讶的是,有23%的人会提及某种特定气味,通常是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护士站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无数最后的遗言。有人念叨着母亲做的红烧肉,有人哼起抗战时期的军歌,还有人反复确认保险柜密码。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老教师,在最后时刻清晰背出26位学生的学号。“这些碎片拼凑出整个人生。”负责心理疏导的志愿者表示。

  凌晨一点零三分,太平间的推车无声地滑过走廊。但在这个夜晚,死亡并非冰冷的终结——医护人员带领家属执行“最后仪式”,用温水为逝者擦拭身体,换上准备好的衣裳,在床头点燃香薰蜡烛。这种源自欧美 hospice care 的临终关怀模式,正在国内逐步推广。

  “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让生者得到慰藉,这是对生命的双重尊重。”院长向记者展示刚收到的感谢信,一位儿子在信中写道:“母亲最后时刻安详的面容,治愈了我们全家的悲伤。”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临终关怀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提供专业安宁疗护的机构已从2015年的134家增长至目前的762家,但相较于年均300万需要临终照护的群体,供需缺口仍然巨大。专家呼吁应加快完善终末期的医疗保障体系。

  当记者离开医院时,晨曦微露。新一天的值班护士正在交接工作,昨夜逝去的三位患者已被妥善安置,而310病房刚收治了新的晚期病人。生命的终章在这里不断上演,但每一个“最后一刻”都获得了个性化的尊重与纪念。

  在生与死的交界处,人类最终极的平等或许就在于:每个人都拥有专属自己的、不可复制的最后一刻。而如何让这一刻充满人文温度,不仅是医疗体系的考题,更是整个文明社会的必修课。(本报记者现场报道)

上一篇:魁拔之幽弥狂

下一篇:最可爱的人

相关文章:

1.魔力学院之我是麻瓜2025-09-16

2.最后一刻2025-09-16

3.最初的我们2025-09-16

4.曼德拉2025-09-16

5.扫黑·决战2025-09-15

6.霸道总裁俏女友2025-09-15

7.执迷2025-09-15

8.雷震子:封神缘起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