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宗新闻>正文

最后一场电影

时间:2025-09-16作者:生意社阅读:2分类:大宗新闻

  昨夜八点零七分,当大银幕上缓缓浮现“剧终”二字时,位于城西的老红星影剧院完成了它的最后一场放映。最后的光束从放映窗口熄灭,观众席间无人起身,寂静中只余胶片转动停止后的机械嗡鸣。这座陪伴了城市六十八年的文化地标,在放映完经典影片《天堂电影院》后,正式落幕。

  影剧院经理张建国站在绛红色绒幕前,向最后一批观众深深鞠躬。他手中握着三十五年前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使用的检票钳,刃口早已磨得圆润。“我们曾一天接待过三千名观众,”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微微发颤,“那时候买票的队伍能绕建筑两圈。”

  老红星的终结不是突然的决定。随着多厅影院的兴起和流媒体平台的冲击,单厅老式影院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去年全年,老红星的平均上座率不足百分之十五,最冷清的一场只卖出七张票——那是一部1972年的苏联文艺片《两个人的车站》。但影剧院仍坚持每周安排两场经典老片放映,哪怕常常是放映员为三五名观众专职服务。

  “这不是生意,是守望。”六十二岁的放映员李师傅说。他父亲是红星第一任放映员,他自己十八岁顶职进场,一干就是四十四年。昨夜他亲手操作了1972年产的松花江5505型放映机,这部机器曾获1983年全省技术革新奖。“现在会修这种设备的人,全省不超过三个了。”李师傅抚摸着机器鎏金的厂牌,像在抚摸老伙伴的脊背。

  许多老观众专程赶来告别。七十八岁的王奶奶由孙女搀扶着前来,她与丈夫曾在这里度过第一个约会夜。“1965年看的是《冰山上的来客》,他紧张得把汽水瓶捏碎了。”老人笑着拭眼角。中年教师赵先生带来了整盒电影票根,最早的一张是1987年《红高粱》,“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电影美学”。

  影院的每个角落都藏着时光的印记。二楼第三排右侧两个座位背后,刻着“1981.9.12永好”的字样;放映室墙壁上贴着1994年《亡命天涯》的海报,那是影院引进的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甚至存留着2003年非时期暂停营业的公告。这些都将随建筑一同封存——根据规划,这里将改建为大型超市。

  “我们失去了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时代的叙事场。”电影史研究者陈教授评价,“老影院是集体记忆的容器,每张褪色的电影票都是通往过去的船票。”

  放映结束后,工作人员在座椅下发现了一封信。匿名观众写道:“谢谢你们让我在这里躲过父亲的责骂、失恋的痛苦和生活的重压。黑暗中的两个小时,是我全部的自由。”

  今晨,工人们开始拆除影院门前的排片表。最后一张海报在晨风中微微卷边,那是昨夜放映的《天堂电影院》——恰巧讲述了一座老电影院的消亡。海报上印着的台词仿佛最后的注脚:“人生和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眼前的就是全世界。”

  据市电影行业协会统计,过去五年全市有十七家单厅影院关闭,老红星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它的落幕标志着老式影院时代的终结,胶卷转动的声音终将被数字时代的比特流取代。

  当最后一块“红星影剧院”的招牌被卸下时,朝阳正好掠过门前的梧桐树梢。树是1956年建院时栽下的,那年这里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上甘岭》。

上一篇:最后一吻

下一篇:魔徒

相关文章:

1.魔游纪1:盘古之心2025-09-16

2.魔方2025-09-16

3.最后一球(普通话版)2025-09-16

4.最后的前线2025-09-16

5.魔徒2025-09-16

6.最后一场电影2025-09-16

7.最后一间房2025-09-16

8.魔发精灵2(原声版)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