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业化工>正文

生活伊始

时间:2025-09-18作者:生意社阅读:18分类:工业化工

  【本报专稿】穿过晨雾弥漫的产房走廊,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黎明。在这个看似平凡的秋日清晨,纪录片《生活伊始》的镜头静静记录下了新生命降临人间的第一个瞬间。这部由青年导演陈桉历时三年跟踪拍摄的作品,首次通过影像深度探讨了中国当代家庭迎接新生命的心路历程,在近日举行的内部试映会上引发热烈回望。

  整部影片以四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为主线,从孕晚期一直跟踪到孩子满周岁。镜头时而掠过北京四合院里做木工活的准父亲,时而捕捉上海弄堂中为准妈妈熬汤的祖母苍老的手,时而深入川西坝子上唱着羌族分娩古歌的产婆。制作团队采用4K超高清技术拍摄,却刻意摒弃了炫技式的运镜,始终以平视的视角凝视着生命最初的旅程。

  \"我们想呈现的不是完美的育儿经,而是生命本身的力量。\"导演陈桉在映后交流中这样说道。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二胎妈妈李楠的产后独白:当凌晨三点的哺乳灯亮起,她望着怀中吮吸的婴儿和身旁熟睡的大女儿,突然泪流满面:\"那种疲惫与幸福交织的感受,就像同时尝到海水和甜露。\"

  该片医学顾问、协和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刘瑾指出:\"《生活伊始》首次直观呈现了生育过程中的医学人文关怀。片中记录的导乐分娩、水中减痛等细节,既是影像记录,也具有科普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拍摄团队在北大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守候了整整八个月,最终获得许可进入人类胚胎实验室,拍摄到囊胚移植的珍贵画面——在显微镜下,即将植入母体的胚胎如同璀璨的星云。

  不同于传统生育题材作品对苦难的渲染,影片用大量镜头捕捉生命的美好瞬间:新生儿第一次自主抬头时父母惊喜的欢呼,双胞胎姐妹在暖箱里无意识的牵手,父亲第一次成功拍出嗝时如获至宝的神情。这些细腻的日常片段,组成了一曲关于生命韧性的赞歌。

  社会学专家王志刚认为,《生活伊始》的价值在于其时代记录性:\"影片客观呈现了三孩政策实施后中国家庭的真实选择。既有高端月子会所的现代育儿方式,也有西北农村土炕上的传统养育智慧,这种多元共生的状态正是当代中国的生动写照。\"

  拍摄过程中,制作团队创新使用了\"婴儿视角\"拍摄手法。通过特制的微型头盔摄像机,观众得以以20厘米高的视野观察世界:母亲俯身时如云霞般垂落的长发,父亲胡茬密布的下巴,摇床上旋转的星空投影仪。这种极具沉浸感的视觉体验,让许多观众直呼\"仿佛重新经历了一次童年\"。

  在数字特效泛滥的影像时代,《生活伊始》选择回归最本真的记录。片中有个长达七分钟的长镜头:产后第十天的母亲独自照料哭闹的婴儿,她笨拙地换尿布、调奶粉、尝试各种安抚姿势,当婴儿终于熟睡时,她靠着墙角缓缓滑坐在地上,晨光透过窗帘洒在她满是汗水的额头上——这个未经过任何剪辑的片段,成为了试映会上掌声最持久的场景。

  据悉,该片已入围多个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预计将于明年春季公映。制片方表示,影片公映时将同步推出无障碍版本,增加口述影像和手语解说,让视障和听障人群也能感受生命的初始之美。结束拍摄已半年,导演陈桉的手机仍不时收到片中家庭的问候,最新的一条视频里,当初那个皱巴巴的新生儿正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地扑向镜头,仿佛要拥抱这个刚刚熟悉起来的世界。

上一篇:生死速度

下一篇:生死阻击

相关文章:

1.腐烂2025-09-29

2.桃姐(普通话版)2025-09-29

3.校园女孩报告:父母认为不可能的事2025-09-29

4.聚客镇2025-09-29

5.老友有喜2025-09-29

6.拳击2025-09-28

7.拍得不错2025-09-28

8.甜心先生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