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业化工>正文

战疫时期的爱情

时间:2025-09-15作者:生意社阅读:3分类:工业化工

  【本报特别报道】2022年春天,新一轮疫情席卷华东某市。这座以繁华闻名的都市按下暂停键,街道空旷,灯火寂寥。而在无声的战场背后,一段关于口罩、防护服与等待的故事,正悄然生长。

  四月七日清晨,浦东某集中隔离点走廊,两个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身影迎面相遇。隔着起雾的护目镜,护士李静突然停下脚步,用马克笔在对方胸前画了个笑脸。\"累吗?\"她轻声问。被拦住的医生点点头,却在看清面罩后的眼睛时怔住——那是他新婚三个月的妻子。两人相顾无言,只是张开双臂,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完成了一个隔空的拥抱。这个瞬间被路过的志愿者拍下,在医疗队群里流传开来。

  李静与丈夫陈浩都是本市三甲医院的骨干。三月疫情暴发后,他们先后主动请缨支援定点医院。由于分管不同病区,夫妻俩虽然同住一个酒店,却常常连续几天碰不上面。\"最久一次整整七天没见到真人,全靠凌晨换班时的视频通话。\"李静翻出手机里截图的聊天记录,背景总是疲惫的面容和布满水汽的防护镜。

  在他们居住的酒店房间里,两张并排的床头柜上各放着一个相框。左边是婚纱照,右边是用针管笔在医用包装纸上画的简笔画:两个小人穿着防护服,手牵着手站在黄浦江畔。\"那是他生日那天我偷偷塞进他防护服口袋的。\"李静说这话时,窗外正传来隔壁小区核酸检测的广播声。

  二十公里外的老式里弄里,另一种爱情正在发生。退休教师周美华每天准时打开手机,跟着屏幕里的年轻人做健身操。\"小周老师,今天学第几节呀?\"她对着话筒那头问。被称作\"小周老师\"的周哲其实是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此刻正穿着\"大白\"服,在临时搭建的物资分发点休息。自从半个月前成为社区志愿者,他意外与独居的周美华结下忘年交。

  \"最初只是帮她送菜,发现老人家用不好智能手机,就多教了几次。\"周哲抹去面罩上的水汽,\"后来发现她总是一个人对着电视发呆,就想着带她活动活动。\"如今他们的线上健身课已经发展到十七个老人参加,周哲还专门编写了适合老年人的简易教程。

  这段特殊情谊在四月二十日迎来温暖注脚。那天周哲穿着密封的防护服,隔窗为周美华表演了一段刚学会的太极扇。老人笑着笑着突然落泪,在玻璃上呵气画了颗爱心。\"孩子们都在国外,这些年第一次有人陪我过生日。\"她后来对记者说,那天其实是自己七十岁虚岁生日。

  而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26岁的面包师王媛媛正在将奶油装进裱花袋。她的未婚夫徐强是名交警,已经连续三十多天坚守在高速查验点。原本定于五月举办的婚礼无限期推迟,王媛媛却每天烤制一个小蛋糕,托志愿者送到未婚夫手上。

  \"第一天画了警徽,第二天是婚纱,后来就把日常见到的都画上去。\"她展示着手机里的蛋糕图集,空荡的街道、盛开的玉兰花、甚至核酸检测贴纸都成为创作素材。\"最后一个蛋糕上写着:等解封,我们就结婚。\"

  五月下旬,疫情逐渐好转。李静和陈浩终于能并肩坐在医院天台看日落;周哲收到周美华手写的感谢信,老人特意学了\"YYDS\"这个网络用语;王媛媛的蛋糕图集停在第47个,那天徐强带着核酸阴性证明突然出现,手里捧着用隔离线编成的戒指。

  这些故事被记录下来时,城市正在苏醒。梧桐树影间,有恋人终于能真实地相拥,而更多爱情依然隔着口罩与屏幕生长。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说,疫情让物理距离变得遥远,却让心灵距离前所未有地贴近——那些无法被隔离的牵挂,那些在防护服下跳动的心,共同谱写出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爱情史诗。

  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亭成为街景的今天,爱情依然以各种形式绽放。它可能是共同抗疫的默契坚守,可能是跨代际的温暖相伴,也可能是延迟但不会缺席的承诺。这些发生在特殊时期的普通故事,如同阴霾中生长的花朵,见证着人类情感最坚韧的力量。

相关文章:

1.找到你2025-09-15

2.扫黑英雄2025-09-15

3.扫黑2025-09-15

4.扫黑神探2025-09-15

5.打破天顶2025-09-15

6.战门2025-09-15

7.房不胜防2025-09-15

8.雾山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