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峰三聚氰胺价格强势反弹,6月30日报价突破万元关口
今日,重庆建峰三聚氰胺出厂报价大幅上调至10700元/吨,较6月20日的5300元/吨实现翻倍增长,单日涨幅堪称“跳涨式”行情。这一价格变动犹如化工市场的“晴雨表”,直接折射出供需格局的剧烈调整。
产能释放与供应收紧的双重驱动
据隆众资讯数据显示,重庆建峰当前6万吨产能中,3万吨常压装置处于生产状态,日产约90吨。而回溯至6月20日,该企业9万吨产能中仅有3万吨长期停车,6万吨装置完全停滞,彼时市场供应近乎“冻结”。此番价格飙升的背后,是产能逐步重启与短期供应缺口叠加的结果——类似“解冻后的河流突然遭遇上游断流”,阶段性供不应求推高了市场价格。

价格波动链条:从成本传导到市场情绪

6月以来,重庆建峰三聚氰胺报价呈现“阶梯式下滑”,5日报价5400元/吨,10日进一步降至5300元/吨,均以单次100元/吨的幅度调整。然而月末行情却逆势反转,生意社基准价模型显示,大宗商品定价受物流成本、区域价差等因素(即公式中的“C”项)显著影响。此次涨价或与西南地区物流瓶颈、原料尿素价格波动有关,而市场对下半年化工需求复苏的预期,则像“催化剂”一样放大了看涨情绪。

行业视角:三聚氰胺市场的“冰与火”
对于化工从业者而言,三聚氰胺作为板材、涂料的重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牵动下游生产成本。当前高价若持续,中小型板材企业可能面临“面粉比面包贵”的困境。投资者则需警惕价格冲高后的回调风险——6月的历史低价5300元/吨与当前万元报价形成的“剪刀差”,暗示市场仍存在博弈空间。

未来展望:供需博弈下的价格韧性
短期来看,重庆建峰产能利用率尚未完全恢复,加之夏季部分装置检修传统,供应端仍显紧绷。长期则需关注两点:一是房地产政策对建材需求的拉动效应,二是海外出口订单能否消化高价货源。生意社的定价模型提示,账期成本(“K”系数)和品牌溢价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定价的关键变量。
(注:本文数据来源为隆众资讯、生意社等权威机构,由化工网及行业媒体联合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