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7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较1-2月增速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发电量攀升至251.0亿千瓦时,释放出工业生产回暖的积极信号。不过,受年初季节性因素影响,一季度整体发电量仍呈微降态势,但日均发电量已实现同比正增长,展现经济运行的韧性。
3月增速加快 经济活力释放
3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速较前两月明显提升,分析认为主要源于三方面驱动:
节后复工提速:春节后制造业、建筑业等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叠加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推高电力需求;
新能源装机扩容: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有效补充传统火电供应;
极端天气影响:部分地区3月气温波动较大,居民用电需求阶段性上升。
一季度数据"转正"需看日均值
1-3月全国规上工业累计发电量2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但扣除闰年天数差异后,日均发电量同比实际增长0.8%。统计局特别说明,由于2024年2月为平年(28天),较2023年同期减少1个工作日,导致累计总量统计存在不可比因素,日均数据更能反映真实趋势。
能源结构优化持续推进
分能源类型看(需结合后续详细数据),清洁能源占比或延续提升态势。2023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已占全部发电量15.3%,业内预计今年该比例有望突破17%。值得注意的是,3月水电出力受来水情况影响仍需关注,而核电新机组投运或为稳定供应提供支撑。
专家解读:电力数据印证经济"前低后高"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指出:"3月发电量回升与PMI重返扩张区间形成呼应,显示宏观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二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加码,电力需求有望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但他同时提醒,需警惕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火电成本的压力。
国家能源局此前已明确2024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至55%的目标,电力数据的结构性变化将持续反映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下一阶段,如何统筹保供稳价与低碳转型,将成为能源政策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