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宗新闻>正文

扑蝶

时间:2025-09-15作者:生意社阅读:7分类:大宗新闻

  【本报专稿】夏末秋初,清晨的阳光穿过薄雾,洒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路上。在浙江省龙泉市一个名为竹垟的小村落里,七十三岁的非遗传承人李卫国正手持特制纱网,屏息凝神地走向一只停驻在凤仙花上的玉带凤蝶。他的动作轻柔如云,手腕翻转间,蝶已安然落入网中。这不是简单的捕蝶游戏,而是一门传承了六百余年的古老技艺——龙泉“扑蝶”,如今正重新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蝶要扑得其法,护得其道。”李卫国一边向记者展示手中微微颤动的凤蝶,一边轻声解释。在他身后的工作室里,数十只不同品种的蝴蝶在特制的生态箱中翩跹飞舞,墙上挂着的图谱详细标注着各种蝶类的习性。这里的蝴蝶不会被制成标本,而是用于人工繁育和研究。“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不仅是捕捉,更是守护。过去人们扑蝶是为观赏,现在我们扑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龙泉扑蝶技艺可追溯至明代永乐年间。据《龙泉县志》记载,当地文人雅士常以扑蝶为雅趣,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具制作方法和扑蝶手法。匠人采用浙南特产的淡竹制作蝶网框架,用江南丝绸织成网兜,甚至开发出不同网型的扑蝶工具以适应不同环境。最鼎盛时期,龙泉曾有“百蝶来朝”的民俗节日,人们以能否扑到珍稀蝶种来衡量手艺人的技艺高低。

  然而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和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这门技艺一度濒临失传。2010年全龙泉能够完整掌握传统扑蝶技艺的只剩不到十人,且大多年事已高。

  转机出现在2016年。当地文化部门在非遗普查中重新发现了这项技艺,并创新性地将其与生态保护理念相结合。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老艺人们开始学习现代昆虫学知识,将单纯的扑蝶技艺发展为“扑蝶-研究-繁育-放归”的生态保护闭环。如今扑蝶技艺的传承人不仅要学习传统手法,更要掌握蝶类生态学、植物学等专业知识。

  二十八岁的陈雨欣是新一代扑蝶传承人的代表。这位生物学硕士放弃城市工作,回乡拜师学艺。“以前觉得扑蝶是老旧玩意,”她正仔细记录一只刚刚扑获的金凤蝶的体征数据,“真正学习后才明白其中的精妙。不同蝶类的飞行高度、速度各不相同,扑蝶时需要考虑风速光照,甚至要懂得辨别蜜源植物。”

  如今,扑蝶技艺已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重要体验项目。在严格控制的范围内,游客可以在传承人指导下体验传统扑蝶,之后由专业人员讲解蝶类知识,最后共同将蝴蝶放归自然。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去年以来,当地已借助这项技艺发现了三种原本被认为在本区域绝迹的珍稀蝶类。

  更令人欣喜的是,扑蝶技艺正在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老艺人们带领村民种植蜜源植物,打造生态蝶谷,开发文创产品。去年全村仅蝴蝶主题旅游就带来超过三百万元收入,年轻人回流比例同比增长了十五个百分点。

  夕阳西下,李卫国带着徒弟们将日间扑获的蝴蝶逐一放归。成群的金凤蝶在晚霞中振翅高飞,划过一道道金色的光轨。“你看,”老师傅眼角泛起笑纹,“它们飞得比从前更有力了。传统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死物,而是活在当下的生命。我们扑蝶六百年,如今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暮色渐浓,远山如黛。那些飞舞的精灵消失在苍茫暮色中,而古老技艺的新生,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打破天顶

下一篇:扫来个女神

相关文章:

1.扫毒2天地对决(普通话版)2025-09-15

2.打过长江去2025-09-15

3.扑蝶2025-09-15

4.霸道总裁女保镖2025-09-15

5.战王2025-09-15

6.打工者2025-09-15

7.战金刚2025-09-15

8.霍元甲之精武天下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