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微涨0.16%,结构性行情持续
7月9日,A股市场延续了近期分化的走势,创业板指在震荡中实现小幅上涨,以2184.67点报收,较前一交易日微涨3.59点,涨幅0.16%。这一表现看似温和,却如同一场精密手术后的平稳复苏——尽管指数涨幅不大,但成交金额高达4355亿元的活跃度,暗示着资金正在创业板内部悄然布局。
市场分化下的创业板韧性

当日上午,三大指数集体走强,创业板指一度涨逾1%,与沪指0.35%、深成指0.60%的涨幅形成呼应。但午后市场动能有所减弱,最终创业板指收窄涨幅。这种走势恰似短跑选手的起跑爆发与中途调整:开盘时影视传媒、核聚变、机器人等板块快速领跑,军工等方向紧随其后,推动超过3100只个股飘红;而午后部分获利资金离场,使得指数回落,但整体仍守住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创业板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保持上行态势,日K线呈现“大涨→盘整→再攻”的阶梯形态,技术面上形成对上周五阴线的反包,显示出较强的修复能力。

结构性行情的深层逻辑
与创业板的小步前进相比,上证指数当日开盘即显疲态,二者背驰现象引发市场关注。专家分析指出,这种分化反映了资金从传统周期股向成长板块的迁移——光伏、PCB(印刷电路板)、CPO(共封装光学)等科技赛道持续获得青睐,而银行、保险等权重板块则成为资金流出的主要方向。用烹饪来比喻,市场这锅高汤正经历火候调整:金融地产这类“硬骨头”需要文火慢炖,而新能源、AI等“时鲜食材”只需猛火爆炒便能飘香。这种结构性特征在7月8日已现端倪,当日创业板指大涨2.39%领跑三大指数,超4200只个股上涨的普涨格局更强化了成长主线。

量能背后的资金博弈

4355亿元的成交额虽较前一日有所收缩,但仍处于年内高位区间,如同高速公路的日均车流量虽略降,但货车比例明显增加——机构调仓痕迹清晰可见。细分领域观察,两类资金动向值得玩味:一是游资集中攻击中小盘题材股,核聚变等前沿概念单日涨幅超过5%,这类操作好比“快闪式”游击战;二是北向资金持续加仓创业板权重股,宁德时代等龙头公司融资余额稳步攀升,更像是构筑长期阵地。这种大资金与小资金的协同作战,形成了创业板独特的弹性空间。

技术面与政策面的共振
从周线级别看,创业板指目前正处于关键均线密集区,20周线与60周线在2150点附近形成黄金交叉,技术派将此视作中期趋势转暖的信号。政策面上,近期工信部对智能制造、新型显示等产业的扶持政策频出,恰与创业板中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成分股构成精准匹配。就像给赛车更换高性能配件,这些政策红利直接提升了相关企业的盈利预期。值得警惕的是,指数在2200点整数关口附近存在心理压力,若后续量能无法突破5000亿元阈值,不排除再次进入箱体震荡。

投资者策略建议
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当前创业板呈现出差异化的参与路径。保守型投资者可关注指数ETF的网格交易机会,利用2180-2230点的波动区间分批布局;进取型投资者则可沿着两条主线掘金:一是业绩确定性高的光伏储能板块,半年报预增企业占比达六成;二是事件驱动型题材,如暑期档带动的影视传媒股,部分公司IP储备量堪比“内容弹药库”。但需注意,7月中旬将迎来半年报密集披露期,业绩“地雷”可能导致个股剧烈波动,持仓组合应保持适度分散。

站在更长周期观察,创业板指自6月25日以来的反弹已累计上涨约8%,短期或有获利回吐压力。但结合市盈率(PE)目前处于历史35%分位、注册制改革深化等要素,优质成长股的估值修复远未结束。就像观察一棵正在抽枝的树木,当前的市场更需关注主干(核心资产)的坚实度,而非过度纠结于枝叶(短期波动)的摇曳幅度。